2013年5月30日星期四

移民美国愈久 健康愈差 可能缩短寿命

成為美國人很可能不利於您的健康。
       有越來越多關於移民死亡率的研究表明,移民在美國居住的時間越長,他們患心臟病、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比例也就越高。而且,與第一代移民相比,他們在美國出生的子女雖然可能較為富裕,壽命卻往往較短。
  這一模式與人們通常的概念,即移民到美國可以改善各方面生活背道而馳。它還表明,起碼在健康方面,完全不必擔心1100萬非法移民會難以融入美國社會。事實上,這個過程發生得未免太快了點。
  “美國的一些生活方式不利於世代健康,”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的社會人口統計學家羅伯特•A•赫默 (Robert A. Hummer)表示。
  拉美裔美國人是目前美國最大的移民人群。一些研究發現,在該人群中,在外國出生者的壽命比在美國出生的人約長三年左右。
  美國擁有先進的醫療衛生系統和較高的人均工資,可為什麼在美國生活反而會導致健康狀況惡化?新的研究顯示,採用美式行為方式,如吸煙、飲酒、高熱量飲食和久坐不動等,可抵消移民帶來的優勢。
  布朗斯維爾(Brownsville)是一個古老的邊境城市,速食店密佈。這兒的移民說,上述變遷發生得非常緩慢,幾乎令人無法察覺。在美國,像火腿和麵包之類不應該有甜味的食物都含有糖。孩子們品嘗不到傳統的墨西哥食品,如仙人掌和豆類等。
  對於初到美國的移民來說,豐富易得的食物似乎成了美國充滿無限希望的最好代言。埃絲特•安赫萊斯(Esther Angeles)還記得15年前,當她第一次從墨西哥來到美國時,大如餐盤的漢堡令她驚歎不已。
  “我想,這真是一個充滿機遇的國家,”她說,“看這食物的份量!”
  速食不僅口味不錯,還是一種成功的標誌,是你用新掙到的收入實現的家庭大餐。
  “那些食物真是鬆脆可口,”62歲的胡安•穆尼斯(Juan Muniz)回憶起20世紀70年代後期,他與家人第一次光顧德州炸雞(Church’s Chicken)時的情形。“在外面吃飯令我非常自豪和興奮。我總是對他們提議:‘我們出去吃飯吧。我們現在吃得起了。’”
  對於其他人來說,超大份的食物十分有吸引力。
  “工作如此辛苦,你花錢時當然會想要明智一點,”布朗斯維爾的社區醫療工作者阿裡斯•拉米雷斯(Aris Ramirez)對這種思維作出了解釋,“所以,當人們聽說‘加49美分就可以再來一份薯條’時,他們會覺得:‘這真划算。’”
  就安赫萊斯女士而言,在對大份食物的興奮感終於消失後,取而代之的是美國現代職場的瘋狂步伐。她意識到自己吃漢堡比較多,這是由於她每週的家政工作長達78小時,吃這種食物比較便捷。更重要的是,她失去了對她女兒飲食的控制,因為作為一個單身母親,她幾乎沒什麼機會陪她一起吃飯。
  新墨西哥大學(University of New Mexico)的家庭及社區醫學和經濟學教授羅伯特•O•巴爾德斯(Robert O. Valdez)指出:“現在我們從臨床角度上指導人們應該做的所有事情——多吃纖維,少吃肉——正是移民們過去慣常的生活方式和習慣。”
  早在20世紀70年代,研究人員就發現,即使新移民們的教育程度和收入往往較低,而這些因素通常都與健康狀況不良相關,但他們的壽命卻比在美國出生的白人要長好幾年。自1980年以來,這一差距日漸增大。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在美國生活了一輩子後,移民們和他們在美國出生的後代身上究竟發生了些什麼。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第二代移民的情況的確更糟。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的人口統計學家伊莉莎白•阿裡亞斯(Elizabeth Arias)根據2007年至2009年的資料,做出了探索性預測,她估計拉美裔第一代移民的人均壽命約比在美國出生的移民長2.9年。這些尚未發表的研究結果與早期的研究相類似。
  不過這個資料並沒有將幾代移民分而視之。阿裡亞斯告誡說:隨著移民們的社會經濟地位的提高(在美國,這與良好的健康密切相關),只有到了第一代移民的孫輩和重孫輩後代時,情況才有可能得到切實的改善。
  其他的研究表明,其中部分差異可能是在美國出生的拉美裔美國人(其中大多數仍然比美國人群長壽)中存在變異性造成。例如,根據赫默教授的研究,在美國本土出生的波多黎各人壽命最短,甚至短於在美國出生的白人,這拉低了在美國出生的拉美裔美國人的平均壽命。但是,從阿裡亞斯的估計值來看,墨西哥男性移民比墨西哥裔美國男性的壽命約長兩年左右。
  為什麼會是這樣呢?研究人員認為這個問題更難回答。有人將矛頭指向吸煙。布朗大學的研究人員安德魯•費內倫(Andrew Fenelon)在2011年發現,與在美國出生的拉美裔美國人相比,拉美裔新移民在預期壽命方面所擁有的三年優勢中,有一半是因為他們吸煙較少。移民們的子女多採取了他們所在社會經濟群體中美國人的典型健康行為。對於第二代拉美裔美國人而言,這一人群往往收入較低,吸煙和飲酒率較高。
  其他的研究人員表示,文化也發揮了一定作用。與在美國出生的拉美裔美國人相比,在外國出生的拉美裔美國人獨自撫養子女的可能性較小,相反,他們更可能作為由親屬關係構成的大型網路的一份子,得以免受可導致不良健康狀況的嚴酷的美國經濟現實的影響。
  “我當然願意讓妻子在家照顧孩子,並確保他們的飲食健康,但我負擔不起這樣的生活,”祖父是墨西哥移民,現年34歲的水管工和維修工卡米洛•加爾薩(Camilo Garza)說,“在這個自由的國度裡生活是很花錢的。這意味著父母雙方都必須工作。”
  因此,他們一家幾乎每天晚上都在外面吃飯,家裡的餐桌形同虛設。
  “它成了一個裝飾品,”吸煙且體重超重的加爾薩說,“或者說,是我們把副食品往冰箱裡塞之前,暫時擱一下的地方。”
  這樣的生活方式令人們付出了代價。布朗斯維爾所在的卡梅倫郡,其肥胖率和糖尿病發病率均居於美國前列。缺乏步行等體育活動讓這些數字變得更糟。移民們表示,起初他們也曾嘗試沿著路肩散步,但他們總感覺自己太顯眼了,擔心會不會被懷疑是非法移民。安赫萊斯女士回憶起她不過是溜達到一元店去,一路上接受了無數目光的洗禮,讓她感覺自己像是“大米裡面的一顆豆子”。
  “在墨西哥,我們的飲食習慣非常健康,甚至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這一點,”在移民後罹患糖尿病的安赫萊斯女士說,“但在這裡,我們知道這些食物不利於健康,也感到內疚,卻照吃不誤。”
  儘管如此,第一代移民的健康預後仍然優於他們在美國出生的同類。2006年,美國衛生和公眾服務部的研究人員戈帕爾•K•辛格(Gopal K. Singh)和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的流行病學和生物統計學教授羅伯特•A•希亞特(Robert A. Hiatt)合作進行的一項分析發現,與在美國出生的移民相比,第一代移民的總癌症死亡率至少低20%。
  此外,他們心臟病死亡率約低16%,腎病率約低18%,肝硬化率約低24%。
  “當我的女兒出生後,醫生告訴我,如果我想看著她過15歲生日,就必須減肥,”居住在布朗斯維爾的第一代墨西哥裔美國人,37歲的格裡•奧爾蒂斯(Gerry Ortiz)說。目前他已經成功減掉了75磅(約34千克)。此舉從某種程度上是受到了他那年逾93歲仍然每天騎自行車的老祖父的激勵。老人家仍住在墨西哥鄉下,他的黑白照片掛在奧爾蒂斯家的客廳牆上,凝視著一家人。在這個家庭的六個兄弟姐妹中,有四人肥胖並患有糖尿病。
  墨西哥的健康習慣正日益與美國接近。研究人員開始好奇在外國出生者的優勢可以保持多久。據巴爾德斯教授稱,現在,在墨西哥農村人群的飲食中,有高達40%來自包裝食品。
  或許,更直觀的說法是,在美國,拉美裔美國人的健康狀況正日趨惡化。麥考密克(McCormick)博士稱,拉美裔美籍成年人中的糖尿病確診率約為非拉美裔白人成年人的近兩倍。研究人員表示,該患病率可能具有遺傳因素,對於來自中南美洲的美洲印第安人後裔尤其如此。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2010年的資料,拉美裔美籍成年人患肥胖症的可能性要高出14%。在拉美裔美籍兒童中,該比率還要更高,約比非拉美裔白人兒童高51%。
  “這是一個瀕臨爆炸的定時炸彈,”德克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聖安東尼奧健康科學中心(Health Science Center in San Antonio)的流行病學和生物統計學教授阿梅利耶•G•拉米雷斯(Amelie G. Ramirez)博士說,“肥胖率不斷上升,糖尿病激增。拉美裔美國人原有的文化保護優勢正逐漸銷蝕殆盡。

稱同事美女 華男被炒?

美國在職場上對性騷擾問題卻極為嚴格、保守,多族裔、多元文化的社會環境,也使性騷擾判斷標準更趨複雜。
任職爾灣科技公司的華人Michael最近被白人女同事指控對她性騷擾。不久前他在午餐時間和這位女同事聊起中國娛樂生活話題,聊到近年大熱的相親類節目,Michael隨口問了對方怎麼看待相親、會不會接受盲目約會,也談起自己回國期間被安排相親的經歷,還「傳授經驗」教女同事如何甄別男生,兩人之間對話「純粹就是八卦聊天,我一點『邪念』都沒有」。
誰知過了半個月,Michael突然接到公司人力資源部門主管警告信,女同事指控聊天時他的談話內容「不當」。Michael感到委屈,雖然自認「平時喜歡開玩笑,但在女生面前還是很有分寸」。
灣區金融行業華人Vincent透露,曾任職一家公司2009年招進一位來自保守州的白人女同事,「幾乎她做過的每一家公司都有人被她指控性騷擾」,而公司另一位華人新移民男同事女生緣頗佳,嘴上抹油,習慣以「美女」、「美眉」、「girls」稱呼女同事們,一直相安無事,但保守女同事剛來不久,這位華男同事就被她投訴到人力部門,指控性騷擾,當年首批裁員名單這位華男同事就榜上有名,「可能和性騷擾的投訴也有關」。
在美工作生活八年多年的職場華人女性Melissa遭遇過不止一次性騷擾,第一次遇到時剛入職場不久,同部門老美男同事頻頻約吃飯遭拒後,周末甚至到她住家不停敲門,Melissa一直忍了將近一年,最後終於找借口調到另一個部門去。Melissa承認,「當初覺得如果說出去,不僅會得罪人且那時沒有工作經驗,工作簽證也在辦理中,怕因為這件事搞丟了工作」。
但在職場上看多了老美社會處理性騷擾問題的嚴格程度,此後再發生,Melissa處理起來就毫不畏懼,「其實不應該懦弱,千萬不要忍」。
來美留學後進入美資企業工作近五年的華人女生Iris說,有時遇到老美或非華裔的異性出言超過她的底線,但顧慮到可能是文化差異,怕自己顯得粗魯、不友好,只能順水推舟敷衍,卻惹來對方更超過的語言冒犯。

2013年5月29日星期三

龐大學貸一筆勾銷 有門路

未拿到獎學金的私校大學生,或醫學院或法學院學生,一年至少3萬5000元的學雜費,四年下來是筆龐大開銷。但若是透過聯邦政府直接貸款計畫支付,且當事人畢業後同意在合乎資格的公家或非營利機構服務十年,可望將未償還的欠款一筆勾銷。
免除學貸計畫主要鼓勵高等學府畢業生服務於合格的公立或非營利機構十年,只要曾準時支付120次學貸分期付款,十年後欠下的本金及利息都可一筆勾銷。唯貸款不能是私人貸款,只有從政府直接貸款計畫的錢,即聯邦Stafford、PLUS、及Direct Consolidation三種類型貸款,才有資格參加。若學貸不屬於這三類,而是其他類型的聯邦貸款,如Perkins貸款,只要能整合為一個Direct Consolidation貸款,也有資格參加。
唯曾準時支付的120次分期付款,須使用政府核准的償還計畫,包括以收入做計算(Income-Based)等還款方式,且只有2007年10月1日以後的還款,才列入計算。
羅耀拉法學院畢業,目前在洛杉磯縣地檢處擔任公設辯護人的陳姓華人說,畢業時原有學長邀請他加入私人律師樓從事勞工傷殘保險業務,年薪比地檢處多1萬元。但在私人律師樓工作並非他的興趣,而公家機關工作較有保障,且十年後可將積欠的學生貸款全部免除,何樂不為。
南加大化學系畢業,在非營利Peace Corp擔任義工。曾前往中美洲服務的華人艾倫說,機構義工平均工作27個月,工作時可獲基本生活開銷補助,結束時可獲近7500元酬佣,彌補返美機票等支出。此外,每服務一年即可免除15%Perkins學生貸款,所借的Stafford學生貸款可延後償還,並有資格免除部分貸款。
巴沙迪那社區學院財務援助申請辦公室主管姚文航說,透過公共服務免除學貸計畫(Loan Forgiveness for Public Service),也適用於在低收入地區教書的高等學府畢業生,但要勝任該工作頗具挑戰性。
有意參加免除學貸計畫的申請人,其實不須在同一機構工作十年,如果中間轉到另一個合格機構,且繼續還款,仍有資格申請公共服務免除學貸計畫。
該計畫並適用於自願在AmeriCorps及VISTA擔任義工對象,參軍者,如自願在軍事醫院服務的醫學院畢業生,替符合稅法501(c)(3)非營利機構工作的人,服務於國家有需要的地區的人士等。
針對有興趣將學生貸款整合的人,可上網址www.loanconsolidation.ed.gov查詢。若不確定自己的學生貸款屬那一類,則可上網址 www.nslds.ed.gov.查詢。有意參加該計畫則須填寫申請表,網址studentaid.ed.gov/sites/default /files/public-service

有此一說:智商高不高 與資訊篩選能力有關


什麼是聰明與不聰明的區別呢?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研究或許可以提供某些說明。
他們說,聰明的人,具體來說,就是智商較高的人,能夠篩選哪些資訊重要,哪些資訊不重要,因此不管是讀書或是做事,都比較有效率,這樣就看起來比較聰明。
羅徹斯特大學研究小組,要求實驗對象,分辨電腦螢幕的物體,是「向左移動」還是「向右移動」;結果發現,智商較高的人,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裡,就能分辨細小物體的移動方向,而不受背景的變化。
專家指出,這顯示智商高的人,腦部善於篩選資訊,有效隔離無關緊要的資訊,因此腦部可以更有效地運作。

2013年5月9日星期四

誰控制了美國?


美國到底被誰控制?華爾街金融大鱷、石油商、國會議員、總統及周邊精英可能都是答案。但冷戰時期,常被提起的以軍火商為核心的軍工複合體(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 MIC),現在很少人提及。事實上,它的影響力一直沒有消失,反而增強,影響美國未來,主宰世界發展。
最近一個小新聞令人刺眼。美國國防部被迫大舉削減軍費之際,國會卻不理會陸軍和專家不需要的評估,仍然撥款建造新型M1戰車。原因是為保證在俄亥俄州、全國唯一的戰車生產線不致關閉。該州聯邦議員在批評政府赤字嚴重之餘,卻寧可浪費預算,生產這種武器,表面是保護國家安全、保住民眾飯碗,實則是維護軍火商利益。
美國軍工複合體巨獸形成,得追溯比2008年金融海嘯嚴重多倍的1929年經濟大蕭條。儘管當時推出羅斯福新政等措施挽救,但經濟並未好轉。許多學者認為,直到二戰爆發,美國成為所謂「民主國家兵工廠」才挽救大蕭條。換句話說,就是靠發戰爭財才解決問題。
但戰後必需裁軍,美國國防預算一下劇減近九成,軍火業陷入谷底。不過冷戰和韓戰,讓軍費恢復到二戰時一半的水準。軍火商為維護持續利益,展開空前遊說和製造衝突的氛圍,軍人出身的艾森豪總統,想要扭轉,卻吃足苦頭,忍到卸任演講時警告:「我們已被迫建立一個龐大的永久軍事工業體系…我們要警覺軍工複合體有意或無意的不正當影響力,而這不當力量造成的災難可能持續下去」。
艾森豪警告不幸言中,半世紀來,以軍火商為主、五角大廈、國會及行政部門的鐵三角構成的政經利益結構,利用媒體或智庫不斷宣揚新威脅或新敵人,引發民眾擔心美國安全不保,支持高額軍費,假推動民主、人權等動聽口號,發動戰爭,更藉冷戰等軍備競賽,研發尖端武器,升高對立。
艾森豪後,美國陷入十多年的越戰,總花費是韓戰兩倍。1980年代,雷根大搞星戰計畫,名為反制蘇聯優勢,實是受軍工複合體影響。1990年代初,老布希的波灣戰爭,其後柯林頓的科索伏戰爭,2003年小布希的伊拉克戰爭,軍工複合體的戰爭機器一直停不下來。
英年早逝的美國社會學家邁爾斯(C. W. Mills),1950年代在名著「權力精英」中就直指,當年美國資本主義可算是軍事資本主義。
今日美國GDP約占全球20%,軍費卻升到47%,軍力強大歷史少見,但在軍工複合體巧妙文宣下,美國廣播公司和華盛頓報民調顯示,美國人強烈支持削減聯邦支出,卻有六成反對刪減軍費。軍事資本主義似乎依舊。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

 
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 Premium Blogger Themes | Affiliate Network Re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