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9日星期四

誰控制了美國?


美國到底被誰控制?華爾街金融大鱷、石油商、國會議員、總統及周邊精英可能都是答案。但冷戰時期,常被提起的以軍火商為核心的軍工複合體(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 MIC),現在很少人提及。事實上,它的影響力一直沒有消失,反而增強,影響美國未來,主宰世界發展。
最近一個小新聞令人刺眼。美國國防部被迫大舉削減軍費之際,國會卻不理會陸軍和專家不需要的評估,仍然撥款建造新型M1戰車。原因是為保證在俄亥俄州、全國唯一的戰車生產線不致關閉。該州聯邦議員在批評政府赤字嚴重之餘,卻寧可浪費預算,生產這種武器,表面是保護國家安全、保住民眾飯碗,實則是維護軍火商利益。
美國軍工複合體巨獸形成,得追溯比2008年金融海嘯嚴重多倍的1929年經濟大蕭條。儘管當時推出羅斯福新政等措施挽救,但經濟並未好轉。許多學者認為,直到二戰爆發,美國成為所謂「民主國家兵工廠」才挽救大蕭條。換句話說,就是靠發戰爭財才解決問題。
但戰後必需裁軍,美國國防預算一下劇減近九成,軍火業陷入谷底。不過冷戰和韓戰,讓軍費恢復到二戰時一半的水準。軍火商為維護持續利益,展開空前遊說和製造衝突的氛圍,軍人出身的艾森豪總統,想要扭轉,卻吃足苦頭,忍到卸任演講時警告:「我們已被迫建立一個龐大的永久軍事工業體系…我們要警覺軍工複合體有意或無意的不正當影響力,而這不當力量造成的災難可能持續下去」。
艾森豪警告不幸言中,半世紀來,以軍火商為主、五角大廈、國會及行政部門的鐵三角構成的政經利益結構,利用媒體或智庫不斷宣揚新威脅或新敵人,引發民眾擔心美國安全不保,支持高額軍費,假推動民主、人權等動聽口號,發動戰爭,更藉冷戰等軍備競賽,研發尖端武器,升高對立。
艾森豪後,美國陷入十多年的越戰,總花費是韓戰兩倍。1980年代,雷根大搞星戰計畫,名為反制蘇聯優勢,實是受軍工複合體影響。1990年代初,老布希的波灣戰爭,其後柯林頓的科索伏戰爭,2003年小布希的伊拉克戰爭,軍工複合體的戰爭機器一直停不下來。
英年早逝的美國社會學家邁爾斯(C. W. Mills),1950年代在名著「權力精英」中就直指,當年美國資本主義可算是軍事資本主義。
今日美國GDP約占全球20%,軍費卻升到47%,軍力強大歷史少見,但在軍工複合體巧妙文宣下,美國廣播公司和華盛頓報民調顯示,美國人強烈支持削減聯邦支出,卻有六成反對刪減軍費。軍事資本主義似乎依舊。

0 评论:

发表评论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

 
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 Premium Blogger Themes | Affiliate Network Reviews